聊到副厂镜头,腾龙必然是绕不开的品牌。作为最早发力微单领域的“老牌”镜头厂商之一,腾龙在新时代的成就有目共睹。高性价比、67mm 统一滤镜尺寸、‘怪三元’组合…… 这些标签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腾龙镜头的特质。不仅如此,索尼的入股、为尼康深度‘定制’镜头、不断迭代产品,也成了品牌为人津津乐道的亮点。
近期,腾龙推出了全新‘短三元’镜头 16-30mm F/2.8 Di III VXD G2,给予需要广角冲击力的用户全新选择。这支镜头的前代作品为 17-28mm F/2.8,与 28-75mm F/2.8、70-180mm F/2.8 一起组成了腾龙在微单时代的‘异三元三剑客’。后两款早已更新至 G2,而这款广角变焦镜头的姗姗来迟,很可能因为它的更新程度更大 —— 焦段前后均有扩展。
与上代 17-28mm F/2.8 相比,新一代 16-30mm 的重量和体积都增大了一些,但仍保持轻便。新款同时发布了索尼 E 卡口与尼康 Z 卡口两个版本,前者 440g,后者 450g。最近对焦距离根据现有焦段基本保持一致。镜组结构从 11 组 13 片升级为 12 组 16 片,包含三枚非球面镜、两枚低色散镜及 1 枚超低色散镜片。驱动马达升级至腾龙 VXD 线性超声波马达。
对比前后两代的 MTF 曲线,16-30mm 无论是广角端还是望远端,画质表现都更为扎实,解析力有所提高。另外,它前镜组覆盖腾龙专利的氟素化合物涂层,镀膜对眩光和鬼影有更好的抑制作用。镜筒也与其他二代镜头一样,采用了聚碳酸酯材料,强度更高;镜身内有多个防滴溅密封圈,可应对一定的恶劣环境。
众所周知,广角端是“一寸广,一寸金”,因此别看16mm只比17mm广了1mm,但视角确实大了许多,能够容纳更广阔的视野。而长焦端多2mm也给与用户更多的余裕。而且这支镜头也为视频拍摄进行了优化,内变焦设计也更便于上稳定器使用。
如今这支16-30mm F/2.8的国行价格已出,为5690元。相较原厂16-35mm F/2.8远超万元的价格来说,腾龙这支镜头可谓“量大管饱还不贵”。上一代17-28mm售价在4800~5000元,之后腾龙会直接替换;或是降价到4000档位,让两者并行销售呢?毕竟一代的28-75mm和70-180mm也还在售。
腾龙在官网放出过两代28-75mm镜头的对比,可以说后者的提升是全方位的。不仅是画质有着较大提升,功能性和易用性也同样得到增强。同样的,70-180mm与17-28mm的G2款也基本上得到了类似的升级。在全新数码微单平台上,腾龙尽可能将体积更小、重量更轻、摄影摄像两相宜的镜头推送给用户。
江湖传言,每一个使用索尼A7C2机身的人,都会搭配一支腾龙28-200mm F/2.8-5.6Di III RXD(A071)镜头。小E也未能免俗。而这支镜头的历史可追溯到1992年的腾龙71D,同样的焦段,同样的小型化设计理念。只不过在新时代,新版镜头光圈更大,做工更优质,镀膜水平更高,重量和体积也进一步压缩。当然,“新版”发布也有个5、6年了,腾龙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出一个G2版本呢?换上VXD高速静音马达,200mm端光圈F4,镜身搭载自定义按键,最近对焦距离再近些,重量再轻个50g,就好。
阳美网配资-配资平台查询网-网络配资股票行情-正规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